职 务:小编
职 称:
电子邮箱:“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科研方向: 加力培养引进,发挥青年人才引领支撑作用■■。培养和引进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需■■。自主培养方面■■,我们发挥省内高校育才主阵地
加力培养引进,发挥青年人才引领支撑作用★◆■■。培养和引进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需★★◆■★■。自主培养方面★★◆■■,我们发挥省内高校育才主阵地作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2024年在甘高校毕业生本省就业比例达到67%以上。在省级层面构建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相衔接的育才体系,推动人才计划、科研项目等向青年人才倾斜,45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比例超过85%。引进人才方面,我们拓宽渠道多元聚才◆★■■★■,每年制定引才计划★★◆◆★■,建立人才需求目录,灵活采取“组团式”赴外引才、招商引智、以才引才以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多种方式延揽人才。2024年★★◆■★,我们分批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重点高校开展引才宣介,全省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18万名,引才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突破。出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2个★■★◆◆、协同创新基地76个★◆◆■,建成博士后★■“两站一基地★◆”143家,集聚博士后900余人★★★◆◆◆。同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已有4000余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扎根甘肃◆■■◆★■,6400余名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成功安置,成为助推全省发展的青春生力军。
推进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关键在青年。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扎实推进人才赋能工程,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积极吸引广大青年人才选择甘肃、扎根陇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加力深化改革,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青年人才有活力,创新发展就有动力。我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授权松绑”政策清单,重点围绕青年科研人才挑大梁,推出经费管理、职称评审、编制使用等8方面50条政策,最大限度调动广大青年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省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省级基础研究计划负责人比例达到70%以上■◆★。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人才占35%,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支持青年人才实施开放课题38项■★,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3年内培养出3名中青年省级学术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我们将省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5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手续,近3年累计释放专业技术岗位3.1万个■◆◆★;统筹1000个事业编制设立“周转池★★■”,全力保障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人才,2023年以来省属重点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400余人■◆◆■◆。我们创新实施■★■“带编入企”引才机制,采取“事业编制引才★■■◆、企业平台用才”方式提供双重保障,为部分重点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企业需求、市场供给和政府服务间找到了平衡点,也解决了青年人才后顾之忧。
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西部大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报道的深入,各界反响越来越强烈,更大力度为青年扎根西部提供政策支持★■、搭建发展平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连日来,众多省区市、部委■■、高校及用人单位负责纷纷撰文■■◆◆,介绍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从今日起■◆★■■■,我们选载部分篇什以飨读者◆★■◆■■。
加力搭建平台,增强青年人才集聚辐射效应■■◆★■。良好的干事创业平台★★◆★◆◆,对青年人才最具吸引力■◆。我们一体推进人才平台、科创基地、高校学科建设■★◆,聚焦落实国家实施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围绕能源资源、特色医药、寒旱农业、草业、文化遗产保护等优势产业和学科■■■◆■,争取国家在甘肃布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平台★★◆★◆。我们抢抓党中央部署推进“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重大机遇,建立省地纵向对接、部门横向协同机制,加快推进兰州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人才东西交汇地、人才资源涵养地◆◆■★、人才科创承载地和人才汇聚新高地。目前,全省共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209个、省级平台211个,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认真落实习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重要指示,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引进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58人,支持他们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事业中建功立业。
光明日报推出的“建功西部”连续报道★■◆,迄今已刊载百余期◆■◆◆。一个个扎根西部的感人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人生因奋斗而精彩,青春因奉献而闪光;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习强调,要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大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保障有力、安心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广大青年才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勉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时指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习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特别是青年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加力优化服务,营造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环境◆■★★★。“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我们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吸引集聚人才的重要举措■■,坚持刚性落实优惠政策和跟踪服务并重◆★■★,竭尽全力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创新推出“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在安家补贴、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12个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升了人才归属感和获得感。目前■◆★■■◆,“陇原人才服务卡”持卡人才达1.3万多名◆■◆■,较2022年增长28%★◆★★■■。兰州市实施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通过发放社保补贴、公积金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构建★◆★◆■“青年公寓+人才驿站+房票补贴★◆★★”安居保障等政策体系,2024年吸引留兰大学生5.9万多人★■、同比增长48■◆■◆◆.6%◆★■★◆■。我们全面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包抓人才机制,完善和落实重要节日必访、罹患重病必访■■■★、取得重大成就必访和配偶就业必帮、子女入学必帮★★◆、合理需求必帮、权益受损必帮◆■■◆★■“三必访四必帮”机制,用心用情为青年人才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优质服务。